牛崇峰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缺铁性贫血: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占全球贫血病例的大部分,约占50%。缺铁性贫血主要由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失血引起,如女性月经过多或消化道出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可能与饮食不当、吸收障碍或某些药物有关。此类贫血在妊娠期女性和酒精依赖者中较为常见。
3.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骨髓不能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每年约有100万人次中出现2-5例。
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被过早破坏,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可以是自身免疫疾病引起,也可能因感染、药物反应或遗传因素导致。
5.慢性病性贫血:一些长期慢性疾病如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癌症也会导致贫血。这种情况通常因慢性病改变了身体对铁的处理方式。
贫血的治疗取决于其类型与根本原因。例如,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补铁剂改善,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则需要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在任何情况下,遵从医生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