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肌肉萎缩的分类和成因:
不活动性肌肉萎缩:长时间缺乏运动或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例如,骨折后肢体固定、长期住院或久坐生活方式。
神经源性肌肉萎缩:由神经损伤引起,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或中风。神经无法正常传递信号给肌肉,导致肌纤维萎缩。
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使肌肉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可能出现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患者中。
病理性肌肉萎缩:一些特定疾病直接影响肌肉,如肌营养不良、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2.诊断与表现: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肌肉的外观变化和体积缩小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影像学检查:MRI和CT扫描可以提供肌肉组织详细的图像,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病理变化。
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可能揭示炎症标志物、营养缺乏或代谢异常。
3.治疗与预防:
康复训练:针对性锻炼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和增强肌肉力量。
营养支持: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对营养不良相关的肌肉萎缩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来减缓肌肉萎缩进程,如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
外科手术:对于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萎缩,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受损的神经。
肌肉萎缩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病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干预非常关键,通过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