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抗利尿激素不足: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产生,储存于垂体后叶。当人体需要保留水分时,ADH会促进肾脏的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如脑外伤、脑肿瘤、感染等,导致ADH的合成或释放减少,会引起中枢性尿崩症。
2.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不良:即使ADH正常分泌,但肾脏的集合管对这种激素不敏感,这种情况称为肾性尿崩症。这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疾病、药物影响(如锂盐)、慢性肾病等因素引起。
3.过度饮水:有些人因为心理因素(如精神性多饮症)或者习惯性大量饮水,导致大量稀释的尿液排出。这种情况下,机体的调节机制依然正常,但因摄入过多水分,肾脏被迫排出多余水分。
4.高钙血症和低钾血症:这些电解质紊乱会直接影响肾小管的功能,干扰其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引起类似尿崩症的症状。
5.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肾脏的水分重吸收功能,导致尿量增多。
了解白尿病的具体原因对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