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饥饿、长期饥饿、应激等状态下机体的代谢变化是什么

2025-09-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短期饥饿、长期饥饿和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代谢会发生显著变化。短期饥饿时,体内的葡萄糖储备被消耗,转而开始动员脂肪进行能量供给。长期饥饿则导致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以维持生命必需的生理功能。而在应激条件下,机体通过释放特定激素来提高代谢率,并迅速动员能量储备。

1.短期饥饿时:

一般指不超过24小时的能量摄入不足。

肝脏中的糖原被快速分解为葡萄糖,是初期主要的能量来源。

随着糖原储备的耗尽,脂肪酸氧化成为重要的能量供给途径。

血糖水平下降,引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分解。

2.长期饥饿时:

通常指超过24小时甚至数天的营养缺乏。

糖原储备耗尽后,脂肪组织提供大部分能量。

脂肪酸转化为酮体,作为替代能源供脑组织使用。

随时间延长,蛋白质逐渐分解以合成必要的葡萄糖,通过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

可能引发肌肉萎缩及免疫功能下降。

3.应激状态下:

包括生理应激如受伤、感染,以及心理压力。

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大量释放,快速提升心率和血压。

这些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和可用能量。

长期应激可能导致高糖、高脂血症及肥胖。

不同状态下机体的代谢变化反映了人体在不同条件下对能量需求的动态调整。这些机制确保在各种环境压力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长期异常代谢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