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发病机制: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引发炎症和剧烈疼痛。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如红肉和海鲜。
2.症状表现:痛风性足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疼痛、肿胀、红斑和发热。疼痛通常在夜间开始,并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最常受影响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即大脚趾的底部。
3.诱因:饮酒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肥胖、药物影响(如利尿剂)、脱水或手术后均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在这些情况下,尿酸浓度增加,促进结晶形成。
4.治疗方法:急性痛风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是常用来缓解疼痛和炎症的药物。控制尿酸水平的治疗包括使用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等药物以减少尿酸生成,或使用丙磺舒等药物增加尿酸排泄。
注意痛风性足痛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维持适当体重、限制酒精摄入以及定期监测尿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