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理特点:
胃粘膜小血管扩张,出现明显的充血现象。
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胃粘膜层,提示长期炎症反应。
渗出物质可能包括纤维蛋白以及炎症因子,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2.诱发因素:
饮酒、过量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会直接损伤胃粘膜。
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引发或加重病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会导致胃炎持续发展。
吸烟和压力过大对胃部血管调节产生负面影响,加剧充血状态。
3.临床症状:
上腹部隐痛或烧灼感,通常在进食后加重。
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随胃内容物反流。
反酸、嗳气等胃酸分泌异常相关表现。
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最直接的诊断方式,可观察到胃粘膜的充血、水肿或糜烂情况。
组织活检可进一步明确炎症类型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血液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或尿素呼气试验。
5.治疗方向:
药物治疗: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必要时联合黏膜保护剂。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适用于确诊感染的患者,需遵循正规的三联或四联疗法。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精摄入,养成规律饮食习惯。
预防和管理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情绪压力以及及时就医处理胃部不适症状,从而降低疾病恶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