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2025-02-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黄疸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正常处理体内的胆红素,导致其在血液中积聚。胆红素是一种由衰老红细胞分解产生的物质,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失去代谢能力时,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巩膜和尿液颜色发生改变。

1.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进一步分解生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具有脂溶性,大量进入肝脏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通过胆汁排入肠道。

2.在肝硬化中,肝脏结构遭到破坏,肝细胞数量减少。肝细胞受损后,对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转化能力下降,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累,使其浓度升高,进而引发黄疸。

3.肝硬化还可能导致胆管周围纤维化或压迫,阻碍结合胆红素通过胆汁顺利排出至肠道。这种梗阻会使结合胆红素逆流至血液,同样引起黄疸。

4.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它会加重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过度破坏,增加胆红素的生成量,进一步加剧黄疸症状。

肝硬化引起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病因治疗,同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及并发症情况,以避免病情恶化。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