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功能紊乱
便秘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占成人发病率的20%左右。长期便秘可能引起粪便积滞在肠道中,刺激肠壁,导致腹部隐痛或绞痛。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其发病率约为10%-15%,常伴有腹痛和排便困难。
2.饮食纤维不足
饮食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会减缓肠蠕动,造成大便干燥。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占便秘病例的40%以上,尤其是经常摄入高脂肪、低纤维食物的人群。
3.水分摄入不足
水分不足会使粪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当每日饮水量少于1500毫升时,这种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或体力活动较强的条件下。
4.肠道梗阻
肠道部分或完全梗阻可能导致剧烈腹痛和无法正常排便。此类情况可由肠道憩室炎、肿瘤或术后粘连等导致。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潜在的急性肠梗阻。
5.直肠或肛门问题
痔疮、肛裂或直肠脱垂等问题可能导致排便疼痛,从而引发心理上的排便迟滞。这些情况在需要经常用力排便或久坐人群中更为常见。
6.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肠道肌肉运动,导致排便困难。
7.压力和生活方式
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会降低自主神经对肠道的调节能力,抑制肠蠕动。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逐渐增多。
针对以上可能的情况,建议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入。同时,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体重急剧下降、明显腹胀或呕吐,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原因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