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病理机制:
股骨头坏死:这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股骨头骨组织死亡的病变。通常与外伤、酒精滥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
骨髓水肿:指的是骨髓腔内液体增多,通常是由于炎症、创伤或应力反应导致的暂时性改变,而非永久性的组织坏死。
2.诊断:
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能难以通过普通X线片检测,一般需要MRI来确认,MRI可以显示出股骨头内部的坏死区域。
骨髓水肿:在MRI检查中表现为骨髓内的高信号区域,与周围正常骨髓组织区别明显,是快速且有效的诊断工具。
3.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患者常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尤其是在负重和活动时加剧,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范围受限。
骨髓水肿:典型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急性期,但这种疼痛通常是暂时的,并且随着时间自愈。
4.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治疗选择取决于疾病的阶段。保守治疗包括药物、减轻负重和物理疗法;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如髋关节置换。
骨髓水肿: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消炎止痛药和物理治疗。症状通常随着病因去除而改善。
5.预后:
股骨头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塌陷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
骨髓水肿: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行恢复,预后相对良好,但仍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