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瘫痪后为何总感到疼痛

2025-02-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下肢瘫痪后的疼痛主要是因为神经源性疼痛,通常由神经损伤或功能失调引起。即使瘫痪导致肌肉失去活动能力,受损的神经纤维仍然可能错误地传递疼痛信号。这种疼痛感知与几个因素有关。

1.神经病理变化:受损的神经可能会经历结构上的改变,这些改变导致了它们的过度兴奋,从而错误地将非痛苦的刺激信号解释为疼痛。皮肤、肌肉及其他组织中的神经末梢可能由于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而发生异常活动。

2.中枢敏化:脊髓和大脑对信号的处理方式可能发生变化。脊髓在接受上行的疼痛信号时,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兴奋状态,即所谓的中枢敏化,导致疼痛感增强甚至产生幻觉般的疼痛。

3.去神经化过敏:瘫痪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区域可能会变得高度敏感,对轻微刺激也产生强烈反应。这可能导致非痛苦刺激(如触碰)被误认为疼痛,这种现象称为去神经化过敏。

4.幻肢痛:一些完全截瘫或部分瘫痪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种叫做幻肢痛的现象,即感觉到不存在或无法移动的肢体在疼痛。该现象在神经损伤后比较常见,体现了神经系统在适应丧失的输入信号时的复杂性。

瘫痪伴随的疼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神经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在处理这种疼痛时,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