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手术后的早期阶段,通常在术后两周至一个月间进行首次验光,目的是根据手术切除晶状体后的屈光状态来确定眼镜度数。儿童的眼球仍在生长发育,验光结果可能会改变,因此需要定期复查并调整度数。
2.术后配镜主要包括远视矫正和散光矫正。由于摘除了浑浊的晶状体,眼睛失去了正常的调节能力,大多数患儿需要高屈光度的凸透镜以补偿屈光力。一般来说,新生儿或婴幼儿可能需要+23至+26屈光度的镜片,而随着年龄增长,度数会逐渐减少。
3.若存在散光,则需根据散光的类型和程度配备适当的柱镜进行矫正。有时双眼之间的屈光度差异较大,需要特别处理,如使用特殊设计的镜片减少双眼不等像引起的不适。
4.对于一些患儿,尤其是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接触镜(隐形眼镜)替代框架眼镜。这种方式更贴近自然屈光状态,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质量,有助于促进双眼视功能发育。
5.手术后的配镜仅是视功能康复的一部分,还需结合弱视训练、遮盖疗法等手段全面干预。医生会根据每位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监测视力发育情况。
术后视力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属需密切配合医生安排,通过规范的配镜与其他治疗手段共同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