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变定义
肠腺高级别上皮内癌变是指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核异型性增高,表现为细胞大小不均、排列紊乱、极性丧失等,同时可能伴随较强的有丝分裂活跃度。这些改变仍局限于上皮层,没有侵入到固有层或更深的组织。
2.常见部位
主要发生在结肠和直肠,但也可见于胃和小肠等其他部分。多与腺瘤性息肉相关,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3.病理学特征
病理检测中可以观察到细胞的高度不典型增生,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并出现核分裂像。同时,上皮细胞的分层被破坏,大量不成熟细胞集中在黏膜表面。
4.癌变风险
高级别上皮内癌变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癌变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级别上皮内癌变的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其发生浸润性腺癌的概率可能达20%-50%。
5.诊断方法
依赖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内镜下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形态或表面糜烂。病理切片是确诊的金标准。
6.治疗方式
对于局限性的高级别上皮内癌变,通常通过内镜下切除(如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即可根治。如果存在多个病灶、大范围病变或怀疑浸润,则可能需要外科手术。
7.预后与随访
内镜完全切除后,患者预后较好,但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测有无新发病灶。复查间隔一般为6个月至1年。
肠腺高级别上皮内癌变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病变状态,需要及时干预和定期随访,以降低其向浸润性癌转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