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麻醉与体位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会被安置在仰卧位。头颈部会根据手术需要固定在特定位置,以便于术中操作。
2.切口及显露
外科医生通常选择沿着颈部皱襞切开一个小切口(约3-5厘米),以减少术后疤痕的明显程度。在暴露出必要的层次时,会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并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气管和食管等结构。
3.定位病变节段
借助X线透视设备确认需要操作的病变颈椎节段,以避免误操作到其他正常的椎体或椎间盘。
4.病灶清除
移除受损的椎间盘、增生的骨刺或者压迫神经的其他病变组织,确保脊髓和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这一过程可能借助显微镜进行精细操作。
5.植骨和固定
为了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医生会在被移除的椎间盘空隙中填充人工材料(如钛网或PEEK笼)或者自体/异体骨。随后,用钢板和螺钉将相邻的椎体固定,以促进融合。
6.缝合及关闭
确认无出血及其他异常后,医生会逐层缝合伤口,包括肌肉、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最后使用敷料覆盖切口以减轻感染风险。
7.术后管理
手术完成后,患者被送往恢复室观察,之后转入普通病房。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安排颈托佩戴时间以及康复计划。
颈椎前路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并改善症状。这种手术创伤较小,但仍需注意感染、神经损伤及假关节形成等可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