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鉴别

2025-01-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病情分析: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面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区别在于受损部位和表现症状。周围性面瘫通常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而中枢性面瘫则是由大脑中的运动神经路径问题引起。

1.周围性面瘫:

受损位置:面神经核或其周围神经纤维。

临床表现:一侧面部完全性无力,包括前额皱眉肌肉、眼睑和口角下垂。患者无法抬起额头,闭合眼睛困难,口水可能流出,面部表情消失。

常见病因:贝尔氏麻痹、面神经炎、外伤或中耳感染等。

2.中枢性面瘫:

受损位置:大脑皮层至面神经核之间的上运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一般只影响下半部分脸部肌肉,上半部分脸部(如前额和眼睑)往往保持正常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但能皱额和闭眼。

常见病因:脑卒中(中风)、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性面瘫涉及整条面神经,导致一侧面部完全瘫痪,而中枢性面瘫多因脑部病变,仅表现为对侧下颜面瘫痪,保留抬眉等功能。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