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抗炎作用:败酱草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它常被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比如喉咙痛、扁桃体炎等。
2.清热解毒:在中医中,败酱草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热毒引起的一些病症,例如疖子、痈肿等皮肤感染。
3.活血祛瘀:败酱草还被用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消散淤血,因此在一些跌打损伤的治疗中也会运用到。
4.其他作用:研究表明,败酱草还有一定的镇静、止痛及抗菌作用,可能对某些细菌和真菌感染有效,但具体临床效果仍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使用败酱草时需注意其适应症状和剂量限制,避免过量使用或与不兼容的药物同时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