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结节特性:根据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可以评估结节的边缘、密度、形态等特性。如果结节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有毛刺样改变,则可能提示恶性风险较高。高密度结节(实性结节)比低密度结节(亚实性或磨玻璃结节)具有更高的恶性可能性。
2.患者风险因素:
年龄:50岁以上的人群中,肺部结节恶性的风险较高。
吸烟史:长期吸烟者或者有职业暴露史(如石棉接触)的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家族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出现肺部结节需特别关注。
既往病史:有慢性肺病(如COPD、肺纤维化)或其他癌症史的患者,也需要警惕。
3.临床表现:如果患者有咳嗽、痰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伴有体重明显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应高度怀疑结节的恶性可能。
4.随访观察:对于10毫米的肺部结节,如果初步评估认为恶性风险较低,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CT,以评估结节是否有变化。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现结节增大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则需考虑进一步诊断性操作,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5.切除指征:当影像学和临床评估高度怀疑结节为恶性,或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快速增长,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因此,10毫米的肺部结节是否需要切除手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详细的个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关键在于综合评估结节特性、患者风险因素和随访结果,以确保及时、安全地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