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早期识别和诊断:
采取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
使用脑电图(EEG)监测脑功能,观察异常放电活动。
2.体温管理:
实施目标温度管理(TTM),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6摄氏度之间,有助于减轻脑损伤。
持续24-48小时的低温治疗,可以减少脑细胞的代谢需求,从而降低进一步损伤的风险。
3.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确保充足的血压和心输出量,以保证大脑的有效灌注。
使用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来支持心脏功能和血压。
4.呼吸支持:
根据需要提供机械通气,确保adequate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排出。
使用正压通气(PEEP)来维持肺泡开放,改善氧合状态。
5.控制癫痫发作:
应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进行预防和治疗。
持续EEG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隐匿性癫痫活动。
6.神经保护剂:
某些研究建议使用神经保护剂如氯胺酮或依托泊苷,但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7.营养支持:
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确保患者获得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监控电解质水平,纠正紊乱情况。
8.康复和长期护理:
在急性期治疗结束后,进入康复阶段,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
定期神经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每一环节都需要严密监控和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