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的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2025-01-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病情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多种机制帮助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主要作用机理包括:

1.抑制骨吸收:一些药物,如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来减少骨吸收。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骨折风险,尤其在髋部和椎体。

2.增加骨形成:例如,甲状旁腺激素(如特立帕肽)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加骨形成。这类药物常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3.调节激素水平: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能够模拟雌激素在骨骼中的保护作用,减少骨质流失,同时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4.影响骨矿化: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液中这些矿物质的浓度,有助于骨矿化和强度的增加。

5.抗体药物:像地妥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结合并抑制RANKL蛋白,防止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以减少骨吸收。

选择合适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考虑其疗效、安全性和个体差异。定期评估骨密度和调整治疗方案对维持骨健康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