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病机制:
脑梗:是由于脑部某一部分的血管被阻塞,导致该区域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
脑溢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脑组织,引起脑损伤。高血压是脑溢血的主要诱因。
2.症状:
脑梗: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偏瘫、言语困难、视力障碍、眩晕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脑溢血:患者往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症状更为急剧且严重,病情发展迅速。
3.诊断:
脑梗:通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看到脑组织缺血区,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脑溢血:同样可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CT在早期出血检测中更具优势,可以快速显示出血部位和范围。
4.治疗:
脑梗:尽早使用溶栓药物或机械取栓术以恢复血流,后续还可能需要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
脑溢血:主要是降低颅内压,防止进一步出血,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血肿,同时控制血压和其他并发症。
脑梗和脑溢血虽然都是急性脑血管病,但由于发病机制不同,其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也有所差异。了解这些区别对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