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早期发现与治疗:
早期发现坏疽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坏疽引起的并发症。
干预措施包括清创术、抗生素治疗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清创术可去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抗生素则用于控制或消灭细菌感染。
2.外科手术:
对于局部坏疽,尤其是干性坏疽,通过切除坏死组织、改善血供及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此类手术通常成功率较高,约为80%至90%。
对于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若感染迅速蔓延,可能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切除,甚至截肢,以阻止感染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3.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易发生血管病变,是坏疽的高危人群。统计显示,糖尿病相关的坏疽发病率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
定期检查足部和其他易受伤部位,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外伤和感染,可显著降低坏疽风险。
4.血管疾病关联:
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是导致坏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病变会导致血流不畅,从而诱发组织坏死。
通过药物治疗如抗凝剂、降脂药物,以及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和搭桥术,可以改善血供,预防和缓解坏疽。
坏疽能否治好取决于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早期干预、适当的外科手术、严格管理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坏疽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