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针具设计:
针灸针非常细,一般直径为0.25毫米至0.30毫米。这种细针能够轻松穿透皮肤和肌肉,而不会对血管造成明显损伤。
2.穴位选择:
针灸师有着丰富的解剖学知识,能够准确定位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大部分穴位并不位于主要血管上,因此插针时较少触及血管,从而减少出血风险。
3.技术操作:
经验丰富的针灸师在施针时力度适中,角度精准,避免损伤血管。在针刺过程中会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以进一步减少出血可能性。
4.生理反应:
针灸引起的生物效应包括局部微循环改善、止血机制启动等,这些都会帮助及时封闭任何可能受损的小血管,使得针孔处几乎不出血。
尽管针灸一般不出血,但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此时只需简单处理即可,无需过度担忧。进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确保治疗环境卫生,防范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