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初始阶段:在诊断为DKA后,应立即开始补液。通常选择0.9%的氯化钠(生理盐水),初始速度为每小时15-20毫升/公斤体重。在最初的1-2小时内,通常需要补充1-1.5升液体。如果患者存在显著的低血压或休克状态,可以考虑更快的补液速度。
2.补液评估:在开始初始补液后的2-4小时内,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尿量和血清电解质水平。此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方案。如果血清钠浓度较低,可以继续使用0.9%的氯化钠。如果血清钠浓度正常或较高,则可逐渐转换为0.45%的氯化钠,以避免引起高钠血症。
3.随后的补液:在前24小时内,总的补液量通常在6-10升之间。除了氯化钠,还需要注意补充钾,因为在DKA治疗过程中,随着胰岛素的使用,细胞外钾会进入细胞内,可能导致低钾血症。通常在血清钾浓度降至5.5mmol/L以下时开始补钾,常用的补钾方案是20-30mmol/L的氯化钾,每小时不超过40mmol,以防止快速补钾引起的高钾血症。
4.补液结束阶段:当患者血糖水平降至14mmol/L以下时,应将补液转换为含有葡萄糖的液体(如5%葡萄糖溶液),以防止低血糖发生。同时继续密切监测电解质和酸碱状态,确保患者恢复正常代谢平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补液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及时、有效的补液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在补液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电解质和酸碱状态,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以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