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穿刺:
适应症:主要用于诊断肺部肿块、结节或其他病变,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或者靠近胸壁的病变。
操作方式:通过皮肤直接刺入肺部病变区域,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优点:对于周围型肺病变,肺穿刺更为直接和有效,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风险:可能会引起气胸(约占10-30%的病例)、出血等并发症,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
2.支气管镜:
适应症:主要用于诊断中央型肺癌、气道内及邻近气道的病变,以及获取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或其他检测。
操作方式: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可以直视下操作,并取得病变组织样本。
优点:可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适合取样位置较深的病变,同时还可以进行治疗性操作,如止血、异物取出等。
风险:可能会导致气道出血、感染、低氧血症等,但总体风险较低且多为暂时性问题。
选择肺穿刺还是支气管镜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位置、性质、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对于外周位病变,肺穿刺更为适宜;而对于中央气道病变,支气管镜更具优势。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做出最佳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