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初步处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优先考虑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补液。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液进行初始补充。这些液体有助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2.评估失血程度:根据失血量来决定进一步的补液策略。如果失血较轻(失血小于15%),通常只需继续给予晶体液即可。一旦失血量达到15%-30%,则可能需要更大量的晶体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输血指征:当失血量超过30%,或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需考虑输血以直接补充循环中的红细胞,提高携氧能力。一般而言,当血红蛋白水平降至70-80克/升时,开始考虑输注红细胞。但具体方案需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症及临床表现。
4.监测与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其他生命体征,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还需监测血液学指标,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纠正。
在应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是关键,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