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病因:不全性肠梗阻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肠粘连:约占所有肠梗阻病例的60-70%。这种情况常见于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由于手术后形成的纤维组织。
疝气:约占20%。当内脏器官通过腹壁薄弱点或孔隙突出时,可导致肠梗阻。
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会压迫或阻塞肠道通道。
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肠腔狭窄。
异物:误吞异物或胆石嵌顿也可造成梗阻。
2.症状表现:
腹痛和痉挛:最常见症状,通常为间歇性。
腹胀:由于肠道内容物积聚。
恶心与呕吐:尤其在肠上段出现梗阻时更为明显。
排气和排便减少:由于肠内容物的流动受限。
3.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基于体格检查和病史,包括听诊肠鸣音。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片、CT扫描,对确定梗阻位置和原因非常有效。
实验室检查:辅助评估全身影响,如电解质失衡或感染标志。
4.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禁食、静脉输液、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手术干预:在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如肠坏死,需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在处理不全性肠梗阻时,快速识别和正确诊断是关键,以避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或坏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