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系统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反应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识别负面或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患者能够逐步建立更积极的心态。例如,当出现焦虑时,尝试记录引起焦虑的具体事件及其对应的想法,再分析这些想法是否过于主观或夸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使焦虑症状改善率达到60%-80%。
2.正念练习
正念是一种关注当下、接受自身感受的冥想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心理压力水平。每天进行10-20分钟的正念冥想,例如深呼吸或专注观察自然环境,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一项涉及3000名参与者的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后,平均应激水平下降了28%。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慢跑或瑜伽,可刺激内啡肽释放,从而缓解压力;均衡饮食,特别是富含Omega-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9小时,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并减少情绪波动。与家人朋友的良好互动也能提供心理支持,降低孤独感。
4.设立明确目标
制定分阶段的小目标并逐步完成,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当人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取得进展时,内在成就感会得到强化,对于抵御挫折以及恢复心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调节需要长期坚持多方面的努力。如果出现长期无法自行调整的不良情绪,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以防止问题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