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自我评估:
是否对公开讲话、与陌生人交流感到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回避行为。
在社交场合中是否频繁担心被他人负面评价。
是否即使在正常的社交互动中也感到心跳加速、出汗、脸红、口干等身体反应。
这种焦虑是否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
2.标准化量表: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筛查量表(SocialPhobiaInventory,简称SPIN),通常包含17个问题,通过评分判断社交焦虑程度。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是另一种较为权威的工具,可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的社交恐惧症。
3.专业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需满足特定的临床症状及病程要求,如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的过度社交焦虑,并伴随明显功能损害。
4.医学排除:
必须排除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或其他精神类疾病。
尽早识别和干预是关键,若症状符合上述特点,应向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并接受进一步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