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代谢率增高,引发情绪波动、心跳加快、出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可通过抽血检测甲状腺功能明确诊断。
2.肝功能失调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情绪控制与肝脏关系密切。虽然现代医学未完全验证,但长期酗酒、脂肪肝或肝炎等疾病确实可能间接影响情绪稳定。
3.血糖波动异常
低血糖或不稳定的血糖水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焦虑、愤怒、头晕甚至意识模糊。糖尿病患者或饮食不规律的人群需特别警惕。
4.神经递质紊乱
脑内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失衡,可引发情绪问题。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通常伴随此种机制,这类情况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评估。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缺乏B族维生素、镁、锌等营养物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耐受性降低,更容易感到烦躁。
6.睡眠质量差
慢性失眠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增加皮质醇水平,削弱情绪调节能力,持续处于易怒状态。
7.激素水平变化
更年期、月经周期变化、或者雄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尤其女性人群更为常见。
8.慢性疼痛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长期疼痛及不适会造成心理负担,表现为易怒。
定期体检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