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患有焦虑症的直系亲属中相同疾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约2-3倍,提示遗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异常:焦虑症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伽马氨基丁酸、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异常。
(3)脑结构变化:某些患者可能出现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区域的活动过度或不平衡,这些脑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2.心理学因素
(1)人格特质:某些人格特质,如过分追求完美、自卑或敏感易怒,可能增加焦虑症的风险。
(2)早年经历:童年时期经历过虐待、忽视或重大创伤事件的人群更易罹患焦虑症。
(3)应激反应: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削弱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诱发焦虑症。
3.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丧亲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成为焦虑症的诱因。
(2)社会支持缺乏:较少的社会支持或孤立无援的生活环境会显著增加心理压力,导致焦虑发作。
(3)文化背景:某些文化中过分强调竞争或成就,可能让个体面对更多心理压力。
4.其他因素
(1)身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慢性疼痛等生理疾病与焦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发焦虑的症状,停用后症状有所缓解。
(3)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吸烟、饮酒等不健康行为可能增加焦虑症的风险。
以上因素通常并非单独作用,而是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