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重现性症状:患者经常反复、不由自主地回忆创伤事件,可能表现为侵入性思维、闪回或梦魇。这种体验通常伴随明显的情绪困扰,如强烈的恐惧、愤怒或无助感。
2.回避行为:患者会试图避免与创伤相关的地点、人物、活动或谈话。还有可能出现对事件的部分或完全遗忘,并且丧失对日常生活中愉悦或重要事物的兴趣。
3.认知与情绪的负面改变:包括持久的负性信念(如“自己无能”或“世界危险”)、持续的自责或羞耻感、难以体验积极情感,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疏离感。
4.过度警觉性:表现为易惊吓、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发怒或易激惹。这一症状通常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敏感有关,患者对潜在威胁的感知显著增强。
5.身体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伴随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同时长期的心理应激还可能导致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下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对于长期不缓解或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或综合疗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