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影响正常的睡眠机制。
临睡前过度思考、担忧未来或回忆不愉快的事情,会让大脑持续处于高活跃状态,很难进入休息模式。
2.生活习惯
晚上摄入过量咖啡因或尼古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延迟睡意的产生。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或平板设备,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生物钟。
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如经常熬夜或昼夜颠倒,也会破坏身体的自然睡眠节律。
3.睡眠环境
噪音、强光或不舒适的床铺都会干扰睡眠质量。
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也容易导致入睡困难。
4.生理紊乱
有时大脑疲劳并不完全等同于身体疲劳,长时间久坐或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能量未充分消耗,从而影响入睡。
如果存在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或焦虑障碍,应及时就医排查。
5.放松技巧
睡前可进行冥想、深呼吸练习或轻柔的伸展运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建议尝试睡前用温水泡脚或洗个热水澡,这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入睡。
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需从心理调节、生活方式和睡眠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干预。如果问题持续严重,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