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重新评估血压和病情
根据具体情况,需反复测量血压以确认是否持续升高。建议观察是否伴随头痛、胸闷、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可能提示高血压危象或其他并发症。
2.分析输液成分和速度
输液时,应避免含钠较高的溶液(如生理盐水),因为钠离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血压升高。输液速度过快也可能引起循环负担增加,需及时调整为慢速输注。
3.审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
检查当前是否有规律服用降压药,剂量是否足够,或是否有遗漏服药的情况。一些患者可能对既往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此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联合用药。
4.寻找潜在病因
血压控制不佳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焦虑、疼痛、感染、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或近期戒断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应进行血生化检查、肾功能评估或影像学检查。
5.动态调整治疗计划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可考虑增加短效降压药物,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等,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严格监测血压,以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6.入院观察或转诊
若血压仍未控制且伴有器官损害风险(如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应立即入院接受密切监护和综合管理。
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多方面因素,及时复查调整方案,避免盲目加重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