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导致尿液浑浊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脓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从而使尿液变得浑浊。通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肾结石或尿路结石:结石的存在可引起局部损伤和炎症,导致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晶体,从而呈现浑浊状。结石还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和排尿困难。
3.高尿酸或其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也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结晶。这些结晶可能以白色小颗粒形式出现,使尿液看起来浑浊。
4.蛋白尿或脂肪尿:某些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会导致大量蛋白质或脂肪通过尿液排出,这两者均能使尿液呈现白色浑浊状。
5.阴道分泌物:女性在排尿时,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也可能导致尿液浑浊。虽然这种情况一般无害,但持续出现仍需注意是否有潜在的生殖系统感染。
若长期出现尿液浑浊,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及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