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诱因及机制:
膀胱功能障碍:约有70%的夜间遗尿症患者存在膀胱容量小或收缩异常的问题。正常情况下,膀胱可以存储一定量的尿液,而当功能出现问题时,容纳能力减少,导致夜间频繁排尿。
激素失调:约有30%的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ADH在夜间帮助减少尿液生成,分泌不足会导致夜间尿量增多。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若父母一方有夜间遗尿症病史,子女患病概率约为40%;若双方都有,概率可升至70%。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多见于青年女性,感染引起膀胱壁炎症,使膀胱感受阈值降低,容易产生尿意,甚至引发不自主的排尿。
心理因素:焦虑、压力或情绪不稳定也可能导致夜间遗尿,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
2.诊断与治疗:
病史询问: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遗尿史、饮水习惯和夜间尿床频率等。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以评估膀胱大小和肾脏状态,必要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神经病变。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感染,血液检查可能需要评估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
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如使用抗利尿药物(DDAVP片)来控制尿液生成,或通过膀胱训练和行为疗法改善膀胱功能。
不同个体的病因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或治愈夜间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