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原因:
神经性因素: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萎缩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
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多数为遗传性疾病,会引起全身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老化: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细胞数目减少、代谢率降低,导致面部肌肉逐渐萎缩。
创伤:面部受伤或手术后恢复不良,也可能引起局部肌肉萎缩。
缺乏活动:长期缺乏面部表情运动或锻炼,会使肌肉纤维减少、变薄,逐步萎缩。
2.症状:
面部对称性改变:一侧或双侧面部显得消瘦甚至凹陷。
面部无力:表现为面部动作困难,如笑、皱眉、闭眼等动作变得费力。
皮肤松弛:肌肉萎缩导致皮肤失去支撑,出现松弛下垂现象。
面部轮廓变化:面颊骨、下颌线条等部位明显变形或消失。
3.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可以帮助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具体状态。
电生理检查: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评估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传导情况。
药物治疗:如针对特定病因使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疗、功能性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肌肉状态。
手术治疗: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或移植手术。
面部肌肉萎缩需要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治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保持适当的肌肉锻炼与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和延缓萎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