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泻药类药物:
乳果糖(Lactulose):这是一种渗透性泻药,可以增加大便的含水量,使其软化,容易排出。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常用于治疗偶发性便秘,能有效增加粪便中的水分。
2.刺激性泻药:
比沙可啶(Bisacodyl):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依赖。
番泻叶(Senna):植物性泻药,具有较强的刺激肠道作用,也不建议长期使用。
3.增加纤维素的药物:
车前子壳(Psylliumhusk):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硫酸镁(Magnesiumsulfate):可在短时间内增加肠道内容物的含水量,刺激排便。
4.润滑性泻药:
液体石蜡(Liquidparaffin):通过润滑肠壁,减少大便干燥与摩擦,促进排便。
除了使用药物外,以下非药物措施也应同时进行:
1.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5-30克纤维。
2.饮水充足,每日建议饮用至少8杯水,约2升,有助于软化大便。
3.规律运动,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如散步或慢跑,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4.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避免忍便。
便秘的症状如果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腹痛、血便等,应尽快就医,寻找潜在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