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靶向治疗的原理: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或基因突变,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例如,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2.临床效果:根据临床数据,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有显著延长。以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为例,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可达到70%以上,而传统化疗的缓解率约为30%到40%。
3.耐药问题:尽管初期效果显著,但大多数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再次进展。例如,使用EGFR抑制剂的患者通常在10-14个月内可能出现T790M突变,导致药物失效。
4.治疗方式的综合性:现阶段,靶向药物常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单一使用靶向药物难以实现彻底治愈。
尽管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肺癌,应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