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初期阶段(术后4-6周):
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轻柔的按摩。
以患处附近的肌肉为重点,避免直接施加压力在愈合中的骨头上。
采用轻柔的环形手法,以每分钟60-80次的频率进行。
2.中期阶段(术后6-12周):
可以逐步增加按摩力度,但仍需避免对骨折部位过度施压。
加入抚触和轻捏等手法,帮助放松肌肉和促进淤血吸收。
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
3.后期阶段(术后3个月及以上):
随着骨折的愈合,可适当增加按摩强度,同时扩大按摩范围。
融入功能性训练,如被动活动关节和拉伸肌肉,以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和力量。
考虑结合物理治疗师的专业指导来优化按摩效果。
按摩过程中若出现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重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按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