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功能异常:膀胱过度活动症或膀胱容量降低可能导致无法控制排尿。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会引发尿频、尿急、漏尿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和女性更为常见。
结石:尿路中的结石可能刺激膀胱或尿道,引起不自主的排尿现象。
2.神经系统问题
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中风、多发性硬化或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损害大脑对膀胱的控制能力。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长期糖尿病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排尿控制能力。
3.激素水平变化
老年人中,由于激素水平的下降(如雌激素减少),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松弛,出现尿失禁。
4.心理和行为因素
压力或焦虑: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身体对排尿的正常控制。
夜间遗尿:特别是在儿童中,可能与睡眠深度、膀胱发育不成熟或遗传因素相关。
5.药物或毒物作用
有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或某些降压药可能诱发尿失禁。
酒精或咖啡因摄入过量也可能短时间内增加尿意,甚至导致漏尿。
6.其他因素
肌肉或韧带受损:产后女性由于盆底肌松弛,可能难以维持正常控尿。
肿瘤:膀胱或附近部位的肿瘤可能压迫膀胱,干扰其正常功能。
根据上述潜在原因,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需要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包括尿液分析、膀胱功能检查或影像学评估等。及时就医可帮助排除严重疾病,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