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急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因多种原因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1.临床症状

急性胃炎患者通常表现出以下症状:

上腹部疼痛或灼热感,常位于中上腹部,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胃液甚至胆汁。

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伴有嗳气或发酸嗓子。

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提示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

2.诱发因素

急性胃炎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包括:

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多辛辣、油腻或粗糙食物。

酒精或药物刺激,酒精和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明显。

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其他细菌、病毒、真菌侵袭。

精神压力、长期疲劳或大手术后造成的黏膜屏障破坏。

3.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时,上腹部可有压痛,严重者可能伴有反跳痛,但一般无明显腹肌紧张。

有时伴低烧或全身症状,如乏力和头晕。

4.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浅表溃疡。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轻度白细胞增高;如存在出血,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胃肠道少量出血。

5.鉴别诊断

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穿孔、胆囊炎、胰腺炎等。结合病史特点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分。

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能够减少急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胃炎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避免反复发作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