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脂肪吸收障碍:当小肠不能有效吸收食物中的脂肪时,未被消化的脂肪会随粪便排出,导致大便显得油腻。这种情况可能与胰腺功能减弱有关,例如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胆汁分泌不足(如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也会影响脂肪的分解和吸收。
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慢性胃肠道炎症,可引起肠道分泌过多粘液并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便血、体重下降或长期腹泻。排便中粘液的出现往往提示肠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
3.肠道感染: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会导致肠壁发炎并分泌大量粘液,同时可能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或腹部痉挛等症状。典型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菌或阿米巴等。
4.其他可能因素:肠易激综合征也可引起大便夹杂粘液,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油腻感。乳糜泻、短肠综合征或胃肠手术后遗症等特殊病因也需考虑。
上述情况可能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粪便分析、腹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甚至肠镜检查看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功能障碍。如果伴随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明确原因并进行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