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
阿米巴痢疾由寄生虫感染引起,主要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肠道造成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未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肠道菌群等多因素相关。
2.传播途径
阿米巴痢疾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的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溃疡性结肠炎不具有传染性,与个体免疫反应紊乱有关,和外界传播无直接关联。
3.临床表现
阿米巴痢疾常表现为腹泻,排出带黏液或血的稀便,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有些严重病例会发展为肝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以长期慢性腹泻为主,多为脓血便,常伴随腹痛,但全身症状如发热通常较轻。
4.病理特点
在阿米巴痢疾中,肠道病变局限于感染部位,形成典型的“烧瓶样”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通常更广泛,主要累及直肠及结肠黏膜层,溃疡表浅且弥漫分布。
5.辅助检查
阿米巴痢疾的确诊依赖于粪便中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囊体,或者通过血清学检测证实阿米巴抗体。
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观察到典型的黏膜充血、水肿、易出血等特征,结合活检病理具有诊断价值。
6.治疗方式
阿米巴痢疾治疗首选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同时需要加强饮食卫生预防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阿米巴痢疾的根本解决方法在于消灭病原和改善卫生条件,而溃疡性结肠炎则需关注免疫调节及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