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机制:皮层下脑梗死通常由小动脉硬化引起,导致供血不足。此类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密切相关。长期的高血压可造成小动脉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流供应。
2.症状表现:症状因梗死的具体位置及大小而异,可能包括轻微的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步态不稳,以及认知功能减退。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淡漠、抑郁等精神症状。
3.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包括CT扫描和MRI。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皮层下区域的梗死病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4.治疗策略:治疗重点在于改善血液循环、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防止再发。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康复训练对于恢复神经功能也十分重要。
皮层下脑梗死影响深远,需要及时识别和管理其风险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来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