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急性期(24-48小时内):
冰敷:在受伤后的最初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冷敷袋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抬高受伤的脚踝,尽量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助于减少肿胀。
压迫: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脚踝,以提供支撑并限制其活动量。
休息:避免承重,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
2.亚急性期(2-4天后):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以开始应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每次热敷应该持续约15-20分钟。
理疗:根据医嘱,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或微电流刺激,以加速愈合。
3.康复锻炼(从受伤后一周开始):
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轻度的拉伸和增强力量的练习。
平衡训练:站立时尝试单脚平衡,以提高稳定性。
增强肌力:通过脚踝泵、抗阻足趾屈伸等加强肌力。
注意事项:严禁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二次损伤;如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