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豹纹状

2025-02-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豹纹状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是由于眼轴过度拉长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而产生。

1.高度近视通常界定为屈光度数超过-6.00D或眼轴长度大于26毫米。随着眼轴的拉长,眼球后极部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被牵拉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变得稀疏,导致色素上皮细胞分布不均。这种结果使眼底的脉络膜大血管显露,从而形成类似于豹纹的斑驳样图案。

2.豹纹状眼底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的后极部,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其出现率随近视程度加深而增加,尤其在屈光度数超过-8.00D或眼轴超过28毫米时更加明显。这一变化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退化、脉络膜血管暴露密切相关。

3.这一特征可能伴随其他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例如黄斑区萎缩、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等。豹纹状眼底不仅是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特点,也提示了视网膜和脉络膜的长期结构性损害。

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应早期进行控制近视进展的干预措施,如佩戴OK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等,并定期检查眼底以发现潜在的病变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