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发热、感染等表现。如果存在严重感染需要先行控制后再进行手术。
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必要时纠正异常。
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肾造瘘管及输尿管的具体位置和通畅情况,避免因解剖结构不清影响手术。
确保使用的所有器械与导管均为无菌状态,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及器械处理。
在拔除旧肾造瘘管时需动作轻柔,避免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密切观察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提示潜在感染。
更换新输尿管时,需要确认导管型号适合,并且插入深度正确,以确保尿液引流顺畅,避免过浅或过深导致功能异常。
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透视或其他辅助影像技术实时确认导管的位置及功能。
3.术后管理
仔细固定导管,防止移位;同时记录导管长度和留置深度,便于后续随访。
密切监测尿液颜色、引流量的变化,以判断术后引流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体温变化,警惕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肾造瘘输尿管更换手术虽为常规操作,但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密监测术后情况,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无论术前、术中还是术后都需特别警惕感染这一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