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良性病变占多数
肺结节中约90%以上是良性病变,例如炎症性病灶、钙化瘢痕或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这些良性结节多数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无需特殊治疗。
2.恶性风险低
CT扫描可通过结节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特征初步判断其性质。一般来说:
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恶性可能性极低;
5-8毫米的肺结节需要随访观察,但仍以良性为主;
超过8毫米的结节可能需进一步评估,但也需结合其他因素判断。
对于体积较小、稳定且无明显恶性特征的结节,多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方式,而非立即用药或手术。
3.药物作用有限
很多良性肺结节是由局部纤维化、瘢痕组织或陈旧感染形成,与活跃的感染或炎症无关。对于这些结节,抗生素或消炎药物通常无效,盲目用药可能产生副作用而得不偿失。
4.自然变化规律
某些类型的肺结节,如某些炎性假瘤,可随着时间自行缩小或完全消失,无需药物干预。研究数据显示,部分结节在长达2年的随访中保持稳定、不增大或消失率高达60%-70%。
5.避免过度医疗
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过度干预还可能引发病理检查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上更倾向于个体化管理。
尽管大部分肺结节无需用药,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例如,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群,尤其是出现边缘不规则或伴胸膜牵拉的结节,应高度警惕潜在恶性风险,由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并决定后续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