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乙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术前评估无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建议尽早实施根治性结肠切除术,即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以明确病理分期。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其周围受侵犯脉管组织对于降低复发风险至关重要。
2.辅助化疗
脉管内癌栓提示肿瘤细胞已经侵入血管或淋巴管,是一种高危特征,表明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灶。对于术后确诊的Ⅱ期高危或Ⅲ期患者,推荐使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如FOLFOX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以减少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化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根据患者耐受性可适当调整。
3.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若基因检测显示存在KRAS/NRAS/BRAF突变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这可能影响治疗选择。对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可考虑联合抗EGFR单抗的靶向治疗;对于MSI-H/dMMR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有效。
4.定期随访与影像学监测
术后和化疗结束后,需密切随访,包括每3~6个月的CEA水平检测、结肠镜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随访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但至少应维持5年。
5.生活方式干预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加强康复锻炼,并戒烟限酒。饮食方面提倡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的均衡膳食。
乙状结肠癌合并脉管内癌栓需多学科团队协作,任何治疗环节的决策都应基于患者全身条件和肿瘤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