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生机制:睡眠瘫痪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是做梦最频繁的时候。此时,大脑可能从睡眠中部分苏醒,但身体仍处于肌肉张力的丧失状态,这是为了防止在梦中身体做出反应。
2.频率与普遍性:研究表明,大约8%至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睡眠瘫痪。有些人可能只会偶尔经历,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频繁发生。
3.相关因素:压力、焦虑、睡眠不足、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以及某些精神健康状况都可能增加睡眠瘫痪的风险。在仰卧位入睡时发作的概率更高。
4.症状表现:除了身体动不了以外,有的人还可能在此期间出现幻听、幻视或者感觉到胸部有压力。这些现象都是大脑在清醒与梦境之间的边缘状态下产生的。
5.应对与预防: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在临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睡眠瘫痪虽然让人恐惧,但并不会造成身体伤害。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