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

2025-01-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浅表性胃炎在中医中被归为“胃痛”或“痞满”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有关。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浅表性胃炎分为多种证型,不同证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

1.肝胃不和型:此类型多见于情志刺激,表现为胃部疼痛、嗳气、两胁胀痛、心烦易怒等症状。治疗常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

2.脾胃虚寒型:主要由于脾胃虚弱、受寒引起,患者常感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治疗多采用温中健脾、养胃和中的方法。

3.湿热中阻型:多由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所致,症见胃脘灼痛、口苦口黏、恶心呕吐、舌苔黄腻等。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是常用的治疗原则。

4.瘀血停滞型:由气滞血瘀导致,症状包括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治疗方法对此型有效。

5.胃阴不足型:与长期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有关,表现为胃脘隐痛、干呕少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等症状。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方法可用于治疗。

浅表性胃炎在中医辨证中,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对应的治疗策略,通过调节整体机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对于慢性病症,需坚持长期调理,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免费咨询